嘉義市管樂團-首頁-封面圖

樂團介紹

嘉義市管樂團-合照

嘉義市管樂團

「嘉義市管樂團」為嘉義市最早籌組立案之大型演藝團隊,自民 國 83 年創團迄今 30 年的時間中,演出總場次已逾 400 場,持續在臺 灣特殊的藝文環境中奮鬥,已成功地樹立起社區表演藝術團隊之典範,112 年特別與金曲獎入圍最佳樂團-神棍樂團攜手合作「魔幻樂神降臨」跨界音樂會,深受各界熱烈回響與鼓勵。

113 年為本團創團 30 週年,為此製作「大地有愛、聲聲不息」30 週年音樂會,前往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特別委託芬蘭排笛演奏家(Stefan Stanciu)以嘉義為主題創作「諸羅幻想曲」(Zhu-Luo  Fantasia),呈現本市為具有歷史淵源且人文薈萃的城市,同時擁有「畫都」及「管樂之都」的美譽,加上臺灣珍貴的「交趾陶」工藝、著名的「石猴」雕刻藝術,把充滿熱情與藝術的文化藝術之都融入管樂作品中。

加上獨具特色的古蹟,道地的傳統小吃,富人文色彩的遊憩景點,透過 Stefan Stanciu 老師筆下,以管樂配器交織成為既知性又感 性的作品,與市民朋友們分享;此外委請本市周道揚牧師,重新編寫 來自嘉義知名作曲家高一生的作品集,其歌曲特色流露出關懷家鄉與群族之情。風格涵括日本韻味、原住民傳統音樂元素,充分體現日治時期本土音樂創作之時代性,相信必定能在管樂推廣上留下全新經典。

本團同時亦為嘉義市所有立案演藝團隊中唯一曾踏上兩廳院舞臺演出的隊伍;表演地點除了國家音樂廳以外,也涵蓋了臺灣北、中、 南、東部和離島的澎湖、金門,另外在亞洲地區亦多次應邀至香港、 澳門、中國大陸、菲律賓、韓國與日本等地訪問演出;歷年協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國際管樂節活動,更使得樂團的知名度遠播歐、亞、 美、澳等洲。 

嘉義市管樂團以本土音樂藝術和推廣社區為訴求,為了推廣管樂 教育且向下紮根不斷地努力。成立於民國 83 年的我們名為「嘉義市青少年聯合管樂團」即當年嘉義市文化中心(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前身)的 附屬團隊,採公辦民營的方式營運,在當年臺灣藝文條件不佳的年代, 在樂團各個成員的努力下,成功建立了藝術團隊的營運模式,而「嘉義市管樂團」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幾乎就是嘉義市管樂代名詞了。從 最初幾年的臨深屢薄,幾經歷練乃至於能站穩腳步而後能把嘉義市管樂之都美名帶向台灣各地音樂廳,甚至海外諸國。來自於社區的我們, 開始思考如何回饋給社區,把當初感受到的美好與熱切感染給更多社區民眾。 

成立目的

本團成立之目的為:
(1)培養社區民眾對管樂器及相關編制樂器之演奏才能,延續我國音樂文化。
(2)定期演出提昇社會音樂藝術氣息。
(3)培養社區民眾適應社團生活,學習自治之民主精神。
(4)辦理各項藝文活動,促進本團與社區、學校、機關及民眾之關係。

樂團編制

本團團員編制為滿編68人,各聲部編制人數:

  • 長短笛聲部5 人。
  • 雙簧管聲部2 人。
  • 單簧管聲部12 人。
  • 薩克管聲部7 人。
  • 低音管聲部2 人。
  • 法國號聲部8 人。
  • 小號聲部8 人。
  • 長號聲部6 人。
  • 上低音號聲部3 人。
  • 低音號聲部3 人。
  • 低音大提琴聲部4 人。
  • 打擊樂器聲部8 人。

前述編裝人數為含樂團首席在內之滿編總額,本團得依實際狀況適度增縮編。(團員介紹)

經營理念

一、植根桃城,經營在地

以音樂陶冶國民心性,拉近一般民眾與藝術文化的距離。定期舉辦音樂講座及社區音樂會,將管樂由音樂廳帶到學校甚至廟口, 祈使音樂的種子可到處發芽茁壯。另一方面,強化樂團演奏技能, 深耕管樂教育,提升本市管樂團隊及個人之演出技巧,落實嘉義市「管樂之都」的藝術政策。

二、立足台灣,放眼國際 

以本土音樂為發展特色,樂團曲庫內蒐編數十首本土作品,無論是傳統民族歌謠、台灣民謠、原住民曲調均在列,除了本團老師編曲之外,也委託國內外作曲家創作或編曲,期盼能將在地的音樂留存下來。在出國交流表演時,能與國際友人分享,推動台灣音樂站上世界舞台。

三、跨界合作,多元開展

推展管樂團隊與跨界藝術團隊合作模式,尋求其他非管樂團隊之音樂團體或個人、舞團、舞者、劇團、民俗團體等合作,擘劃綜合表演的藝術型態。 

四、舞台監管,技術服務

自音樂廳啟用以來,即協助「音樂廳技術管理」至今,無論是裝台、 燈光、音響、後臺管理…都會提供表演團體最佳的服務,讓表演者完美演出,為表演藝術活動盡一份心力。

五、不斷學習,創新發展

邀請各聲部知名音樂家以及劇場技術專家辦理講座,鼓勵團員不斷學習進修,追求音樂的深度和廣度,並增進劇場演出認知,開 創未來演出的可能性,並鼓勵團員共同創新和實驗,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演出形式,保持活力,延續本團音樂生命力。